同黨劇團《父親母親》
同黨劇團
售票資訊與費用|售票
【早鳥優惠】購票全面享8折優惠
*優惠時間:8/01 12:00-8/31 23:59
場地資訊| 臺南文化中心 原生劇場
節目介紹
甫獲第一屆臺北戲劇獎之最佳戲劇獎的《父親母親》,即將前進2025臺南戲劇節!
「布袋戲與真人的演出沒有扞格,而且極美,是關於私人、性、政治暴力的好看故事。」——作家林傳凱
★ 從尋父到尋母,一場高潮迭起的尋根之旅
★ 臺版《霸王別姬》6 名實力派演員撐起 36 個角色的震撼實力
相片跌出衣櫃,泛黃的影像是一對站在布袋戲棚邊的男女;
女人抱著嬰兒,男人拿著兩隻布袋戲老虎。
年逾半百的阿文,在養父的遺物中找到疑似生父的舊照片,
別人的中年危機是諮商轉職子不教,
他卻是跳上車,開啟一趟南北走透透的尋父之旅。
地毯式的搜索與詢問,橫跨不同時期的臺灣土地故事,
也如潘朵拉的盒子層層開啟,揭開深埋 50年的祕密......
《父親母親》於 2021 年首演即大獲好評,充滿細節的劇本溫柔包覆了白色恐怖與身分認同的嚴肅議題,更透過日治時期本土布袋戲的發展,寫實呼應殖民下臺灣人轉換身分求生存的過往。透過主角尋找生父母的過程,同時解鎖上一代家庭秘密、處理下一代的性別認同,縝密又出色的劇本,外加一票實力派演員的精采詮釋,展現強大的戲劇張力。當觀眾隨著劇情笑淚交織之際,也能細細感受劇中每一具如布袋戲偶般被操縱的身體,如何堅強且勇敢地橫渡時代巨流,努力以自身的模樣活下去。
演出者介紹:
1. 【編劇暨演員】邱安忱
現職為同黨劇團團長。邱安忱畢業於美國紐約 Actors Studio Drama School at The New School University 表演創作藝術碩士班,因熱愛表演藝術,自1990年參與蘭陵劇坊為期一年的學員訓練後,即開始從事劇場工作,2001年創立同黨劇團,持續為推動台灣現代劇場藝術而努力。
2. 【導演】蘇洋徵
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碩士。主修導演。 曾赴日本、中國等地參加國際藝術節,離校後的首個編導作品《電台屍令》旋即獲得2014年牯嶺街小劇場年度評審團大獎,2015年入選文化部藝術新秀補助計畫, 2016年入選松菸LAB新主藝,2017、2018年兩度入選高雄春天藝術節之小劇場徵件演出。現為獨立編導。
3. 【演員】吳世偉
學歷: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研究所導演組畢業 2010~2021年佳音英語劇團編導。資深劇場編導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。2002年亞洲文化協會受獎人,赴紐約進修劇場導演,編導多部作品受獎肯定:「那個夏天」編劇獲台北電影節首獎,「名揚四海」編劇獲金鐘獎最佳劇本,「薄荷迷迭香和不知名的花」編導獲台北藝穗節大家都滿意獎。
4. 【演員】林子恆
英國艾賽特大學舞台實踐藝術碩士,臺灣大學戲劇學系畢業。 2008~2010年間師從菲利普・薩睿立教授(Phillip B. Zarrilli)研習身心合一表演暨訓練方法,畢業時以優異成績獲頒院長表彰獎,2016年赴希臘阿提斯劇院 進修 The Return of Dionysus 訓練系統,於兩廳院國際劇場藝術節《酒神的女信徒》一劇詮釋酒神為代表作。現為全職表演者,兼任臺大戲劇系表演講師。
5. 【演員】韋以丞
國立藝術學院(現台北藝術大學)戲劇系;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導演組。曾獲美國亞洲文化協會資助赴紐約文化交流、應日本導演協會邀請赴大阪座談演講。活躍於兩岸三地劇場創作多才型演員、導演。
6. 【演員】徐浩忠
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,主修表演。曾與楊景翔演劇團、明日和合製作所、進港浪製作、陳彥斌、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、黑眼睛跨劇團、褶子劇團、如果兒童劇團、同黨劇團、盜火劇團、風格涉、焦聚場等團體合作。並於高雄春天藝術節、新人新視野、兩廳院新點子劇展、北京兒藝節…受邀演出。
7. 【演員】呂名堯
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戲劇學系 、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表演組,表演作品跨足劇場、舞蹈及影像,目前為自由接案演員、導演,近年開始嘗試導演創作,希望透過別的角度,繼續探索自身和劇場之間的可能性。
演出單位簡介
同黨劇團
資深劇場工作者邱安忱於2001 年創立。「同黨」二字既是具共同興趣的藝術家組成的團體,亦為將不同藝術媒介融合,所創造出更風格與意象的藝術形式。作品多融合真人、戲偶、面具、多媒體等不同媒材,並以關懷弱勢、探討個人身分、性別與國族認同為主要探討題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