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怡芬《媽組人生:臺南母域》
售票資訊與費用|網路報名
場地資訊| 開元排練場
節目介紹
以研究為驅動力的長期藝術計畫《媽組人生》(M(Other)HOOD)始於 2021 年,像一個可變形的 Hood,它持續在不同時空文化與人事物場景中,被特定脈絡、參與者與其關係重新塑造。以「母職」作為研究場域與輻射點,折射出當代生活中自我與他者、人類與非人類關係的多重張力。母職不被簡化為單一的傳承或生產過程,而是一個多重聲音交織的對話場域——容納矛盾、裂縫與變動。
這件藝術計畫過往曾在線上、 台北(台灣)與果亞(印度)展開。最新台南版本「母域」( Matri-Zone) 將是一個為期兩年的駐地計畫,從田野調查與參與式工作坊開始,最終呈現公開表演。計畫聚焦於「 纏繞」、「共構」 與「 持有」,實驗母職如何不只是角色,而是一種透過持續聆聽、理解與辯證的場域開放關係、以重新連結與共構世界的實踐。
計畫網站: www.motherhoodart.com
共創概念:Scarlet余美華(德國/香港)、樊香君(臺灣)
|活動資訊|
【工作坊/呈現地點】
【活動地點】開元排練場( 704台南市北區開元路124號4樓)
【工作坊時間】2025/10/27(一)~10/31(五)10:00-16:00
【呈現時間】11/01(六)15:00-16:00
【票價資訊】工作坊報名保證金1000元(全程參與全額退回),限額20名。正式呈現免費參加,限額20名。
【活動須知】
◼︎適合對象:具有實際育兒經驗者。
◼︎請著好活動的服裝,以及好走的包鞋。
◼︎參加工作坊,請自備水壺,補充水分。
◼︎報名工作坊者需參與11/01(六)正式呈現。
余美華
生於香港,現居柏林。母親藝術家。其跨領域的編舞實踐以關係性互動為核心,探索並質疑社會與概念框架。她視編舞為一種關係性的相遇。作品透過身體動作、敘事與感官素材,探索記憶、繼承的身份認的轉化以及共同主體性,穿梭於「中間狀態」與「他者性」之間。作品跨越媒介與場域,從劇場、博物館、美術館到公共空間皆有呈現。
董怡芬
編舞家、表演者、教育者與策展人。母親藝術家。她的創作跨足舞蹈、劇場、電影、當代音樂與科技藝術等多種領域,並將藝術實踐根植於人性、社會與自然的交會與行動力之中。近年策劃給自由舞蹈工作者平台「身體聚會所」等計畫,並參與多項跨域製作,作品自2006年起於國際展演,曾以《凱吉一歲》獲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獎。現任台北市立大學專任講師、軟硬倍事聯合藝術總監。
樊香君
舞評人、舞蹈構作,也是一位母親藝術家。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兼任助理教授。她關注臺灣現當代舞蹈發展、身體跨域實踐、舞蹈與身體哲學;以「觸的實踐」作為育兒與研究軸心,並延伸為舞蹈評論與構作心法。文章散見於表演藝術評論台、ARTalks。與耿一偉合譯《編舞如何思考:舞蹈構作筆記》。